几天前,永嘉县瓯北街道发布公告称,瓯北的公共自行车将于2月10日停止运行,提醒持卡用户在2月12日前办理销户退押金等手续。 这是温州第一次有地方明确了公共自行车的去留,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将目光从瓯北转投到鹿城、瓯海、龙湾、经开区等市区,看看这些地方怎么去处置公共自行车的“危机”。 把公共自行车看成“危机”,并不过分,当然,这样的定义,还需要先理一理头绪。 公共自行车曾经是政府为民所办的一件大事实,从2012年9月鹿城区建设运行公共自行车系统,到2013年相继建成投运,截至2017年2月,温州市区陆续投放公共自行车23000余辆、服务站点771个。此举有效解决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,认可度和美誉度都极高。有统计显示,2016年,温州市公共自行车租借量达到1973万人次,日均租借量约5.4万人次。 很可惜,公共自行车的辉煌昙花一现,去年3月开始,共享单车“抢滩”温州,摩拜、永安行、OFO、天天骑和哈罗等遍布街头,无论数量还是便捷程度,共享单车已经将公共自行车冲到沙滩上,让公共自行车陷入尴尬境地后,是随之而来的市民的“退卡潮”。 在鹿城区公共泊位管理中心服务大厅,受理柜台电脑背面贴着有关退卡流程的公示 现在质疑政府当初的做法,自然是没有道理的。公共自行车的选择,确实体现了政府为民的一片苦心。至于后来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,属于预判不足亦情有可原。时代的发展进步,本来就有许多不确定因素,在改变我们原先预设的轨迹。总之,公共自行车是好的,共享单车基于市场需求的出现,也是好的,甚至是更好的。两相对照,市民选择后者,也算是非行政干预的“靠脚投票”,这样的优胜劣汰,最终才有了瓯北让公共自行车停运的结果。 实事求是来看,现在的共享单车正逐渐演变为侵蚀城市肌体的“蝗虫”,过多过滥无节制的投放,已经对百姓正常生活带来影响。在这股狂潮之下,政府倾注巨资建立的公共自行车网络,早就淹没其中变得可有可无。沦落到这一步,现在应该不是讨论公共自行车怎么发展壮大的问题,而是考虑怎么悲壮谢幕的问题。 赵用 摄 市区纱帽河和解放街交叉路口。诸葛芳芳 摄 巧合的是,在共享单车投放温州一个月后的去年4月,温州出炉《城市公共自行车专项规划》,这个规划本意和原先的公共自行车布点一脉相承,按照这个规划,到2020年,居住、办公、商业人口岗位集聚区,市民出门步行200米就能见到公共自行车网点。2017年市区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67个,桩位数1885个;2018年市区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78个,桩位数2325个。现在看来,这个规划实施的意义已然不大,公共自行车运营机构的存在,也应该更多考虑队伍的缩减和功能的调整。遗憾的是,起码到目前为止:“没有接到相关政策调整的通知,鹿城区公共自行车的运营照常。”我不知道《专项规划》有没有付诸实施,但单从“运营照常”就可以看到,政府还得投入巨大成本,在维系这个完全可以由市场来解决的百姓出行问题。试想,现在共享单车都泛滥成灾了,你公共自行车还添什么堵?不如花点精力,去监督和管理共享单车的投放,以及改变一下共享单车的乱象。至于公共自行车,学学瓯北,停了吧! 撑不住抑或撑得住,苦苦支撑,就别死撑。政府应该顺应市场变化,面对很多事情,懂得取舍,学会收放,凡事大包大揽,终究不是长远之计,还有可能得不偿失。 征集令社会发展,事关你我;你我助力,共建共享。《兴文里》栏目面向社会征集小言论文章,欢迎社会各界向我们投稿,剖析新闻背后的启示,反映对世事百态的看法,为温州的发展建言献策。 投稿信箱:2834135480@qq.com 作者:一见
|